供应链金融要有当铺思想,不要盲信大数据

2023-07-24   77700

这几天外滩金融会议,马云关于金融的几点论述引起了金融行业的极大关注,可以说火爆金融行业朋友圈。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总体来说,金融行业反对的居多。马云三个观点中,有一个观点是,今天的银行还延续当铺的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和熟人社会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如此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倒不是要说马云的话是对还是错,因为只有孩子的世界里才有对错,成人的世界里只有利益。每个人对一个观点的看法都要受到他自身所处的环境影响,包括利益、角度等,语言的局限也是一个造成不同看法的重要原因,所以事实有对错,观点没对错。供应链金融这几年发展迅速,科技工具的使用功不可没。现阶段,科技工具对于供应链金融主要是起着降本增效的功能,对于风险防范方面,也只限于一些简单的操作风险。但是很多科技公司为了营销,不断的鼓吹大数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正好借此机会聊聊这个话题。

01

什么是当铺思想?为什么要有当铺思想?

什么是当铺呢?这个叫法来源于古代时候的当铺,在古代,当老百姓缺钱的时候,就会把自己所有的金银珠宝等被当铺认可的东西进行典当,约定期限拿钱赎回自己的东西。当铺融资的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至今典当行仍然发挥着临时筹资的作用。

目前的金融机构也是继承和延续了这种方式,为了保证放贷给企业的资金顺利回来,放贷给企业的时候,让企业把自己的资产抵押或者担保给金融机构。那金融机构为什么偏好资产的抵押或者担保,而不主要看企业的经营呢?从企业的角度看,影响企业到期还款的因素非常多,有宏观自然环境、国家政策、法律和制度,有中观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关系,有微观企业经营的问题,企业无时无刻不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极其不稳定,内外部环境稍微一变化,就可能倒闭。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传统的银行机构主要靠放贷和存款的息差生存,放贷的生意风险大利润少,放十笔出现一笔坏账,就把之前的利润甚至本金都赔进去了。这跟做股权投资挣钱的逻辑完全不同,股权融资是风险大但是利润高,投十个企业,九个亏,一个挣不仅把全部资金收回来还能挣一笔。除此之外银行的钱绝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和企业的存款,银行也承担着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调控的作用,为了对普通大众和国家负责,银行也必须要把风险控制住。

传统金融机构自己不介入产业链和企业的经营,要想了解这些信息成本太高,也无法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会选择投入少回报高的项目,金融机构也是一样的。相对于了解产业链和企业,基于资产的抵押或者担保,效率高成本低,特别是不动产的抵押和担保。不动产资产容易识别、不需要看管、市场认可度高,基于不动产抵押的贷款无论是基于效率方面,还是成本方面,还是风险控制方面,都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过去几十年包括未来,金融机构仍然会选择基于资产的抵押或者担保进行贷款,当然,这个资产可能会扩展,从不动产到动产,到无形资产等。

02

大数据风控有很多不足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不足:

其一,数据来源问题。目前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外部渠道获得数据大部分都是工商、税务、司法、抵押等信息,严重缺少产业链及供应链交易及企业运营信息,这些信息外部机构是很难获得的,因为这些信息都是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如果不是介入到企业供应链中去,是无法获得的,缺少了这些核心信息,谈大数据的价值那等于0。数据来源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大数据应用最大的问题。

其二,数据使用问题。对于从四面八方获取的大量残缺不全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及如何使用是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很多信息都是发生冲突,鉴别和使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效果也很差。

其三,数据安全问题。大家都知道数据有价值,但是都想获得别人的数据,而不共享自己的数据,都怕数据泄露给自己造成损失,有的时候这种损失是灾难性的。现在获取信息的机构表面上都会说要保护这些信息,甚至签订保密协议,但是没有一个机构不用这些信息的。

其四,数据成本问题。数据的获取、使用、保护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成本,这对于一般的机构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巨头积累这些数据,一般也不会开放给其他人,因为这些也是巨头们的核心竞争力。

其五,靠数据预测未来有局限。人类确实能够依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但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乌卡时代,过去的经验和数据对于未来的预测经常出现偏差。

金融行业的大数据风控,更多是一种风险管理的辅助手段。任何工具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的边界和条件,只有和其他工具、方法一起配合,互相促进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妖化一个工具的万能论。

03

供应链金融要有当铺思想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本质都是信贷,都是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征是基于供应链的场景(主要包括核心企业和供应链平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场景为金融企业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防范了风险、增加了信任、批量获客等功能。风险防范方面主要是借助供应链的场景了解产业链和企业供应链及其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介入供应链,控制资产(主要是应收账款和存货)。

中小微企业不动产少,主要以动产的存货或者应收账款、设备等为主,金融机构依赖传统不动产融资的方法很难实现这些动产融资,金融机构只有借助供应链场景,高效低成本的了解它们的信息,通过对动产的抵押或者担保,盘活中小企业这些资产,来实现为他们融资,防范风险的目的。那动产融资市场份额会不会和不动产一样,已经变成红海了呢?负责任的说,肯定没有,远远没有。动产相比不动产来说要复杂很多很多,动产的识别、看管和处置等方面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需要更多的参与主体配合加上科技工具才能完成。

供应链金融虽说主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但是融资额度一般都不小,小的几十万,更多的是几百万几千万,除了快消品行业根据交易数据进行一百万上下额度信用贷款外,这些业务基本都是以应收账款或者存货融资的抵押担保形式进行的。金融机构不可能基于数据纯信用随便给中小企业发放几百万几千万贷款的,即使个别有也是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供应链金融企业了解产业链和企业供应链及企业运营这些信息数据,也主要是为了发现供应链上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可以对融资动产的辨别、看管、处置的。总而言之,供应链金融要坚持以资产信用为主,主体信用为辅的风险管理原则。

04

结论

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类金融机构从事供应链金融,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企业盈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只有供应链金融企业自己能够生存和发展,才能持续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金融行业和实业有很大的区别,金融行业风险大利润少,所以供应链金融企业开展业务先要控制好风险,在控制好风险获得利润的前提下再讲情怀。更不要天天追捧什么高大上的技术和方法,每个技术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边界和条件,不能盲目学习阿里、京东等这样巨头企业。人不是讲情怀后发财的,都是发财后讲情怀的。

各种论坛、各种互联网吹捧高大上的技术和方法,开开眼界,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在未来几十年,供应链金融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必须要有当铺思想,深挖中小企业的动产,通过供应链场景了解产业链和企业供应链及运营情况,根据其规律和特征,设计基于企业供应链端到端的动产金融产品,利用科技工具,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中小企业,实现自己盈利的目标。

作者:鲁顺 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

琼ICP备2023004471号-1